近日,中山市沙溪镇军创力量在省级赛事舞台上显露锋芒:广东广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退役老兵刘上志,带领团队携《旧城微生态改造 + 智慧物管一站式解决方案》项目,在第四届广东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第二赛区(覆盖东莞、中山、惠州、珠海四市)传统产业赛道拔得头筹,成功拿到全省总决赛“入场券”。“站在路演台,就像回到军营,使命感瞬间涌上心头。”刘上志的感悟,不仅道出团队深耕城市更新领域的初心,更折射出沙溪镇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搭建的全链条支撑——从项目试点到赛事突围,从政策扶持到生态构建,每一步都为“戎光再绽”筑牢根基。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沙溪镇以“政策筑基”破解退役军人转型难题的扎实实践。
政策筑基:三维赋能破解转型难题
“政府及时组织我们开展适应性培训,帮我们成功迈过从部队到社会的‘第一道坎’,退役士兵小萧坦言。沙溪镇构建 “培训+补贴+平台”三维政策体系,将适应性培训作为退役军人返乡“第一课”,创新采用“线上 e 学院 + 线下实战营”模式,2025年春季12名退役士兵全部完成80学时培训,内容涵盖AI应用、职业规划等前沿领域,帮老兵快速衔接社会需求。创业扶持同样精准有力:近五年 24 家退役军人初创企业获一次性资助,波信太阳能等企业更是亮相全国军创成果展;正武教育创办人退役军人张港澳感慨:“创业补贴、税收减免加专业指导,让我创业起步时更有底气。”经营恒昇茶餐厅的退役军人梁嘉艺,因看好沙溪镇的市场潜力与创业扶持氛围,计划借助当地金融服务支持,进一步开设分店。
精准服务:“一人一策”架起供需桥梁
政策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靠的是“一人一策”的精准服务。“没想到56岁还能快速找到家门口的工作。”退役军人林叔的经历,正是沙溪镇服务温度的生动写照。沙溪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建立“返乡即摸底”机制,通过政策解读座谈会动态跟踪就业意向,并针对不同需求形成“三对接”模式:岗位对接上,联合人社部门举办“春风行动”,2024 年组织参与市级招聘会,60 家企业释放超 1.5 万个岗位,高新技术企业行政岗、安保岗等岗位精准匹配退役军人纪律性强、执行力突出的特质;导师对接中,组建“人社专家 + 军创先锋”服务团,邀请天维服饰吴星明、杰创服饰袁杰等深耕本地产业的退役军人企业家开展 “师徒结对”,传经验、解难题;跟踪对接环节,对新就业人员定期回访,确保就业稳岗率始终保持高位。
典型引领:军旅底色照亮创业之路
在政策与服务的双重赋能下,一批退役军人创业者以军旅底色照亮奋斗之路。在沙溪新濠南路的物流仓库里,两次获评“优秀士兵”的谢志良正为家具打木架加固。2020 年,他瞄准本地家具产业运输痛点成立纵迎物流公司,如今团队14人日均处理 10 吨货物。“部队教会我担当,一次丢货自赔 8800 元的坚持,换来了与客户十年的稳定合作。”他的诚信经营理念成为军创标杆,获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廖丽君点赞。谢志良的坚守并非个例——沙溪军创企业在第四届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,除广良团队斩获赛区一等奖外,还累计拿下4个二等奖,覆盖新能源、服务业等领域,沙溪镇亦获“优秀组织奖”,形成“单个突破、多点开花”的良好局面。
社会协同:拥军生态凝聚发展合力
这份“戎光”的持续绽放,更离不开社会协同构建的拥军生态。“退役军人自律性强,是企业急需的人才。”参与招聘的企业代表陈小姐的话,道出了市场对老兵的认可。沙溪镇深化 “崇军特惠联盟”建设,走访巨邦科技、广良建筑(物业)、霞湖世家、好手指等企业,推动设立退役军人优先岗位。其中,广良系企业不仅通过旧城改造项目带动 12 名退役军人就业,更常年预留30%岗位吸纳战友,实现“项目发展 + 就业带动”双向赋能。目前,辖区 20 余家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已形成“就业蓄水池”,霞湖世家、富丽新城、雀鸟轩、雷神汽车等商户还同步提供消费优惠,让“尊崇氛围 + 产业赋能”的良性生态愈发浓厚。
“未来将结合服装、美食等沙溪特色产业,进一步完善‘一站式’创业链条。”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,沙溪镇将持续以更实举措,为退役军人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,让他们在乡村振兴、城市更新、产业升级的实践中,继续书写“退伍不褪色”的精彩篇章。